一、省外热点
①DeepSeek的启示:地方如何培育创新?【来源:证券时报网 2025-02-18 11:02】
舆情概况:DeepSeek为什么出现在杭州,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首先不得不提到杭州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。应该说,杭州瞄准数字经济作为本世纪以来的创新赛道,到目前为止已经20多年的时间。最初的标志性事件是阿里巴巴在杭州的发展,以及由此带来的很多数字经济企业在杭州的集聚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应该说现在是开花结果了。
【原文链接】
https://www.stcn.com/article/detail/1531108.html
②“六小龙闹海”:浙江科创样本观察【来源:新华每日电讯 2025-02-18 10:49】
舆情概况:蛇年春节前后,浙江杭州部分科技企业频频刷屏,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。深度求索以行业较低成本,短短两个月内就训练出了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-V3;宇树科技的机器狗技艺超群,相关视频引发海外热议;云深处科技出品的机器人“绝影X30”在新加坡电力隧道巡检,引起网友赞叹……
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的Unitree G1人形智能体。
与这三家企业同处杭州的游戏科学、强脑科技、群核科技,被外界合称为杭州“六小龙”,均为近年来涌现的、在新技术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企业。“六小龙”为何扎堆涌现?如何培育更多的“六小龙”?
【原文链接】
http://www.xinhuanet.com/mrdx/20250218/925577c192f946299e684c606d119e76/c.html
③重庆江津通报黑臭水排入长江:基本属实,已对周边企业开展核查【来源:新浪财经 2025-02-18 12:20】
舆情概况:2025年2月16日19时许,有网民朋友在短视频平台反映珞璜安家溪存在水体污染问题。调查发现,视频中提及的“污水处理厂排水白色泡沫问题”,系污水处理厂排水中含有表面活性剂等成分,因排口落差较大冲击水面导致。“小企业基地雨水排口”问题,现场核查暂未发现异常。
江津区生态环境局2月17日上午取样监测结果显示,堰塞塘溢流口下游安家溪断面氨氮、总磷等超标,安家溪入长江口断面水质达标。江津区委、区政府高度重视,区生态环境局、珞璜工业园于当晚21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置:封堵截污;处置污水。
【原文链接】
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jjxw/2025-02-18/doc-inekwqmi3973981.shtml
④青岛上合新区创新招商模式:企业为主体 链主唱主角【来源:经济日报 2025-02-18 11:55】
舆情概况:胶州市工业基础雄厚,拥有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31个,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990家、居山东省同级城市首位。此次出台的《方案》,是胶州市首份“企业为主体、链主唱主角”的招商方案,是招商模式的重大创新,让更多企业成为招商大使,共同把优质项目引进来、落下来。
记者从《方案》中了解到,胶州市通过智能家电、新能源、绿色食品等22个矩阵式产业发展梯队,由59家企业担任上合新区揭榜挂帅链主企业,切实把产业体系建设作为“扩能提质”的首要任务,围绕一、二、三产重点领域,加快吸引集聚一批创新能力强、支撑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。方案确定了各重点产业赛道招商引资方向,应用产业链供应链思维,通过壮大‘二产’,带动‘一产’、联动‘三产’,胶州市全方位融入青岛‘10+1’创新型产业体系。
【原文链接】
http://rss.jingjiribao.cn:80/static/detail.jsp?id=571082
⑤演出经济成为“好客山东”消费新引擎【来源:中国文化报 2版综合新闻 2025-02-18】
舆情概况:以培育新增长点、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为目标,山东近期正在大力发展演出经济。2月10日至20日,山东创新策划“跟着刀郎演唱会游山东”活动,动员省内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推出135项优惠政策,让广大歌迷在享受演唱会的同时,感受到“好客山东”的独特魅力。
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刘少华介绍,山东以“百业+文旅”跨界融合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,培育“演唱会+文旅”消费新引擎,2025年,全省计划组织演唱会、音乐节不少于5000场。
【原文链接】
https://npaper.ccmapp.cn/zh-CN/?date=2025-02-18&page=2&Hid=67b369e8a5dc92018c303a0e
⑥总投资5.1亿 湖北竹山临空经济蓄势腾飞【来源:中国县域经济报 2025-02-18】
舆情概况:总投资2.35亿元的临空产业园建设项目分两期建设,一期占地面积约80亩,包括生活配套服务楼、航空科普研学基地、飞行营地三个部分;总投资2.8亿元的低空物流产业园项目,将建设“农产品交易中心”,新建6万平方米仓库,配备智能化仓库物流设备和信息化系统。
锚定“开春即开工”,临空产业园和低空物流产业园项目是竹山县为配套通用机场运营,促进低空经济发展,结合地域发展特色,精准谋划实施的两个重点项目。目前两个项目已完成地下基础工程,即将进入主体建设,预计在今年5月份完工。
项目建成后,将进一步完善竹山低空产业发展配套和基础保障,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通用机场运营,为低空旅游、科普研学、短途运输、低空物流等创造条件,形成市场规模和产业集聚效应,促进低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,逐渐打造山区县新的经济增长极。
【原文链接】
https://www.xyshjj.cn/detailArticle/25783163_105546_zgxyjjb.html
二、省内关注
① 【西安】锚定3方面重点任务做好今年商务工作【来源:陕西日报 2025-02-18 06:36】
舆情概况:2025年,西安将持续推动消费提质扩容、稳步增长,外经外贸壮大规模、优化结构,对外开放创新引领、纵深发展,努力实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%左右、进出口总值增长10%左右的目标。这是记者2月13日从西安市召开的2025年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上获悉的。
消费促进方面,西安市商务部门将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、年度系列促销、培育纳统提升、会展产业引导促销“四项行动”,举办多场汽车、家电、文旅等领域的促销活动,培育特色消费聚集区,全面打通适老化消费新赛道,优化产品供给,满足个性需求,增强消费意愿。
【原文链接】
https://www.shaanxi.gov.cn/xw/ldx/ds/202502/t20250218_3441122.html
②“秦公镈”等百余件文物将在T5航站楼博物馆展出【来源:西安发布 2025-02-19 10:15】
舆情概况:备受关注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将于2月20日正式投运。记者从市文旅局获悉,新运营的T5航站楼不仅设置了全球首个在机场里的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,特别设置了陕西非遗文创体验区,旅客可近距离感受皮影、剪纸、蓝田玉雕等陕西传统手工艺的魅力。
T5航站楼不仅是交通枢纽,更是文化展示的窗口。
据了解,T5航站楼的亮点之一,当属全球首个设置在机场里的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。其中设置约400平方米的四方馆为基本陈列展览,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历次建设过程中考古发掘的相关文物为主,以洪渎原地区考古发掘的相关文物为辅,选取精美、精品的文物进行真品展示;设置约88平方米的珍宝馆为陕西文物系统重点文物的专题陈列展览。
【原文链接】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824450218257027089
③2024年陕西汽车出口增速全国第一 同比增长215%【来源:陕西日报 2025-02-19 06:30】
舆情概况:“2021年,出口突破2万辆;2022年,出口突破3万辆;2023年,出口突破9万辆;2024年,出口突破24万辆。这是我省汽车出口的一组数据。”2月17日,西安海关统计分析处处长崔颖说,短短4年间,陕西汽车出口数量增长8.5倍,贸易值增长7.3倍,成为外贸领域最大亮点。
仔细梳理“成绩单”,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占陕西汽车出口总量的比重超过六成,成为带动出口增长“新三样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近几年,在陕汽、比亚迪、吉利等龙头企业带动下,陕西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风口,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0年的5.95万辆爆发式增长到2024年的119.8万辆。
2024年,陕西汽车产量175.4万辆,同比增长19.3%,全国排名升至第七位,跻身全国汽车产业第一梯队;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迅速,出口至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地区增长1.4倍,出口至拉丁美洲增长2.4倍、占比五成。
【原文链接】
https://www.shaanxi.gov.cn/xw/sxyw/202502/t20250219_3444351.html
④协同合作催生核心竞争力 看西安创新平台如何塑造产业新格局【来源:西安发布 2025-02-18 10:22】
舆情概况:2024年,西安新增市级工程研究中心23家、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家,加之往年获批的各级工程研究中心,如今的西安,已形成覆盖众多领域的创新矩阵。
记者在连日来的采访中了解到,西安创新平台的集聚效应愈发明显,逐渐催生出了一批世界级成果:以粉体新材料研发制造为主的湄南生物,GT活性保水剂锁水率较市面同类产品高出17倍,把自然降雨存储起来,让干旱地区植物得以更好地生长;西部钛业工业用锆及锆合金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%,位列世界第一;仅2024年一年,西安就已突破半导体、生物医药等领域110项关键技术,硬科技实力显著增强……
这些亮眼数据的背后,是西安以创新平台为支点撬动产业升级的战略布局。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,西安正以创新平台建设为强劲引擎,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。
【原文链接】
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824360075245865086
三、典型舆情事件分析
人社局工作人员辱骂办事群众 公职人员问责机制遭质疑
【要点速读】
2 月 6 日 0 时, 网民“春天里好 ”投诉发帖称,到四川巴中市人社局工伤认定科办事,离开后却遭到工作人员电话辱骂。11 时许,巴中市人社局回帖称,已落实专人开展调查核实。2 月 7 日 20 时许,巴中市人社局回应称,涉事工作人员已向当事人赔礼道歉, 已对两名工作人员做停职、调岗处理。2 月 8 日 13 时,涉事工作人员回应称,当天双方发生分歧, 自己情绪激动,言语不当。
传播特征:新浪微博最为活跃 话题登微博平台热榜
据统计,2 月 6 日 0 时至 2 月 8 日 15 时,事件相关的原发信息量为 1906 条,新浪微博信息量为 1005条,占比 61.88%,是信息传播最为活跃的平台。该事件共有3 个相关话题登上微博平台热点榜单,侧面说明相关话题引 发了舆论较高关注。
舆论倾向:敏感信息占比超九成 舆论负面情绪显著
事件的敏感信息占比为 98.27%,舆论负面情绪显著。经分析,舆论的负面情绪主要集中在嘲讽编制内人员特权化、 调侃处理结果是变相护短等方面。
舆论观点:嘲讽公职人员特权化 调侃处理结果“护短 ”
部分舆论发表对公职人员的负面评价;部分舆论调侃处理结果是变相“护短 ”;部分舆论认为应对涉事人员严惩;部分舆论关注事发过程;部分舆论点赞涉事单位处理速度;部分舆论批评涉事工作人员态度。
【报告详版】
一、事件复盘
2 月 6 日 0 时, 网民“春天里好 ”在麻辣社区的贴吧里投诉称,因工作问题,其到四川省巴中市人社局办理相关业 务,离开后却遭到相关工作人员的电话辱骂。
11 时许,“ 巴中人社 ”官方账号回帖称,已落实专人开 展调查核实,并将根据结果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。
2 月 7 日 20 时许,据极目新闻报道,巴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回应称,涉事工作人员已向当事人当面赔礼道歉,已对两名工作人员做停职、调岗处理。
2 月 8 日 13 时,涉事工作人员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,承认自己骂人不对,称当天双方发生分歧, 自己情绪激动,言语不当,再次表达歉意。
二、传播分析
据统计,2 月 6 日 0 时至 2 月 8 日 15 时,事件相关的原发信息量为 1906 条,新浪微博信息量为 1005条,占比 61.88%,是信息传播最为活跃的平台。该事件共有3 个相关话题登上微博平台热点榜单,侧面说明相关话题引发了舆论较高关注。
从“人社局工作人员辱骂办事群众 ”舆论传播走势可见, 2 月 6 日 0 时, 网民发帖投诉及人社局回帖后,并未立即引起网民关注。2 月 7 日 20 时,人社局回应后,引发舆论小范围关注。2 月 8 日 7 时,极目新闻等多家省级媒体转发报道,助推全网信息量快速上涨;8 时,全网信息量达到峰值,共计 315 条,后信息开始回落;13 时,涉事工作人员回应后,信息量出现反弹;14 时后,信息量整体回落。
由敏感信息占比图可见,事件的敏感信息占比为 98.27%, 舆论负面情绪显著。经分析,舆论的负面情绪主要集中在嘲 讽编制内人员特权化、调侃处理结果是变相护短等方面。
由敏感信息占比趋势图可见,该事件敏感信息占比呈波 动状态,但整体处于高位。2 月 7 日 20 时,人社局回应后,敏感信息占比即处于高位。2 月 8 日 7 时,多家省级媒体转发报道后,敏感信息占比有所波动,但始终处于较高水平;13 时,涉事工作人员回应后,敏感信息占比有上涨趋势,说明舆论负面情绪仍存。
三、舆论观点
(一)媒体观点
极目新闻评论称,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代表的是部门形象, 更应该通过正当途径解决纠纷。 自 己行得正,站得直,按规章办事,不是存心为难群众,就不必担忧市民投诉。也要相信,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。
(二)专家观点
北京策略(南京)律师事务所朱雪律师认为,涉事工作 人员所在单位有权根据内部规章制度对其进行处罚,例如给予警告、记过、降级、撤职等处分。 同时,上级主管部门或纪检监察部门可能会介入调查,并对其进行问责。另外,辱骂他人的行为,涉嫌违反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,可能被处拘留或罚款。如果辱骂行为情节严重,导致严重后果,如被辱骂者精神失常、 自杀等,可能构成侮辱罪。
(三) 网民观点
据网民观点抽样结果显示,有 41.51%的网民发表对公职 人员的负面评价,如部分网民发表“有编制就是好,不犯死 罪,永远不会被开除 ”“角色互换,拘留起步 ”等观点嘲讽 编制内人员特权化;部分网民发表“这年头公务员真的没几 个好东西 ”“没关系能到这种工作岗位? ”等负面言论。有 20.75%的网民调侃处理结果是变相护短,如“喜提带薪休假 两天 ”“给大家解释下所谓的‘停职 ’,意思就是暂停工作, 或休个带薪假放松放松,或调到别的岗位发光发热 ”“ 自罚三杯 ”。有 18.87%的网民认为应对涉事工作人员严惩,如“处罚得太轻了 ”“应该断绝一切工作机会,后代永久无法进入 制度内工作 ”“麻烦开除可以吗,拿着铁饭碗的工作恶意对 待群众,谁给的勇气啊 ”。有 13.21%的网民关注事发过程, 如“有其他隐情么?还专门打电话回去骂?是办事人员干了 什么人神共愤的事?还是怎么了? ”“ 我就想知道欺负两个女娃的真相 ”。有 2.83%的网民点赞涉事单位处理速度,如“处理得挺快,就该这样 ”“面对问题的发生,当地部门迅速作出反应,这是值得肯定的 ”。另有 2.83%的网民批评涉事工作人员工作态度,如“办事的人也有问题,应该有情绪管理的能力,事后还打电话骂人就更不应该了 ”“好大的官威啊 ”等。
四、风险分析
(一) 网民质疑处罚过轻 舆论负面情绪显著
部分网民指出,作为公共服务人员,理应具备基本的服
务意识和职业素养,工作人员利用“ 官职 ”辱骂群众的行为 实属不当,此类批评声音使得舆论负面情绪显著。此外,部分网民对涉事工作人员的处罚结果表示不满,认为“停职 ” “调岗 ”等处理方式过轻,缺乏震慑力,此类言论使得舆论负面情绪持续发酵,或进一步使得舆论风险扩大升级。
(二)工作人员言语不当惹争议 政府公信力或受损
涉事工作人员的辱骂行为引发了广泛争议,部分网民对“停职 ”“调岗 ”的处理结果表示不满,认为这是一种“ 自罚三杯 ”式的护短行为,缺乏实质性问责。此外,网民对事件的具体经过和细节表示高度关注,相关部门既未披露涉事人员的具体职务,也未公布纪律审查的进展,导致公众对处理结果的公正性产生质疑。此类情况若持续发酵,恐进一步损害政府公信力。
(三)公职人员负面评价多 或损害该群体整体形象
部分网民表示“铁饭碗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”,借机嘲讽 编制内人员的特权化现象,认为“铁饭碗 ”使得公职人员即 使犯错也难以受到实质性处罚。此类言论不仅针对涉事人员, 还扩大到对整个编制内群体的负面评价,或激化干群矛盾,进一步加剧公众对公职人员的不满情绪。此外,部分网民认为此类事件并非个例,而是普遍现象,更有网民质疑公职人员的选拔机制,认为许多人依靠“关系 ”而非能力上岗,甚至发表“公务员没一个好东西 ”等极端言论。此类观点带有情绪化倾向,若广泛传播,或引发对公平正义的深层次讨论,埋下新的舆论隐患,进一步损害该群体的整体形象。
五、应对建议
一是建议涉事部门及时通过官方渠道向社会发布情况通报,包括事发经过、涉事人员的具体职务、处理进展、最终处罚决定等,做到有理有据,以此获得舆论认可,避免误解引发次生舆论危机。二是建议相关部门后续开展全员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培训,强调公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,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;建立服务态度考核机制,将群众满意度纳入工作人员绩效考核,形成长效监督机制。三是通过主流媒体和官方平台发布正面报道,宣传政府部门改进服务态度、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举措,重塑公众信任。四是针对负面评价和极端言论,相关部门可加以舆论引导,呼吁公众客观看待,防止舆论扩大升级。【来源:微热点】